半山芭監獄在1891年,由英殖民地興建,占地10公頃,其外牆的壁畫是於1983年花了超過1000個小時繪成,壁畫長達270公尺,創下全球最長壁畫的紀錄,在吉隆玻市區屹立127年後,其300公尺的圍牆已於日前拆除,以便發展富都路地下隧道工程。

馬國財政部副部長拿督阿旺阿迪說: 『半山芭監獄不是一座值得驕傲的建築物,也不被政府列為受保護文物,因此政府無意保留監獄圍牆或在原址建立一個博物館,以紀念這座百年監獄。』

星洲日報張集強提到 : 富都監獄主牢樓平面呈雙Y相接型,為標準的監獄牢房設計。在許多人印象中,富都監獄就是那一整圈的圍牆,還有莊嚴守衛監獄的大門口。

在圍牆範圍內有數棟建築,規模最大的便是關犯人的主牢樓(Cells Block),另外還有監獄管理大樓、食堂、女監獄、回教堂、倉庫、工廠等。另外,由於影響道路拓寬工程,監獄東側的附屬醫院,以及主牢樓西南冀執行吊刑的空間已經拆除。

整個監獄的靈魂以平面呈X字型的牢房設計最為精彩。整棟主牢樓的牆體是採用承重磚牆,或許是加上安全考量,牆體顯得非常厚實。建築共有3層,其中一樓及二樓的樓板同樣是使用磚砌的方法。這對現代工程而言,有一點不可異議。以現在技術而言,大部分建築都用鋼筋混凝土來塑成樓板,在混凝土還未出現的年代,大部分的承重磚牆建築都會使用木料來建造樓地板。但若使用在監獄,則有安全上的考量,因此公共工程局才決定以磚拱的方式來砌造監獄的樓板。

抬頭看主牢樓的樓板構造,在建築不同部位的拱皆有不同的方向,例如沿中央透天中庭的一樓廊道上方的拱,是整片式從走廊的一段直達另一端,拱弧由牢門的牆壁及長向廊柱支撐;到了二樓上方的拱,則轉了90度,是以12呎為一單位,分段式穿透廊道,每12呎的地方出現一根I型鐵梁,做為集中支撐樓板磚拱使用。

若再往上走到第三樓,會發現頭上的天花板不再是磚拱,而是平面的鋼筋混凝土板。在當時代,混凝土結構還未普及化,而監獄中的牢樓頂層使用混凝土板,可以說是當時的創舉了。這個平屋頂在每一個側冀的中庭位置上方,預留了突出屋頂的通氣窗,對整個室內牢房的熱空氣排放有很明顯的作用。

除了樓板,另外一個值得一談的建築特色是其通風及採光設計。由於監獄講究的是安全,以至每個牢房都相當密實,原設計保留一個高角窗做通風及採光,另外在外壁及內壁皆保留了狹長的直立通氣孔,讓冷空氣流入。而在牢樓的中央廊道部分的通風系統,主要由兩側預留的採光通氣空間負責,更細致的想法是,兩側的通氣空間在平面的擺設下,並非直接對立,而是互相錯開,這樣一來,可以避免風從一側進來之後,又迅速的從對立的窗戶出去;而是,風在進來中央廊道後,會經過幾次的轉折,再從另一側的通氣空間消散出去。事實證明當初的設計是相當正確的,因為每當走在中央廊道時,都會感受到涼風徐徐吹來,也因為如此,封閉的牢房並沒有想像中的潮濕及腐臭。

富都監獄不僅僅是一個關囚犯的監獄,它在二戰時曾經被日本政府當做戰爭監獄;二戰之後,英殖民政府亦利用它來打壓反殖民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矯正署 的頭像
    矯正署

    各地監獄建築欣賞

    矯正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